《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istics)(ISSN 1934-5755; e-ISSN 2473-6376)旨在引领非印欧语言的深度研究,尤其倡导有普遍理论价值的研究,以加强与印欧语研究的互补互动,繁荣世界的语言学事业。内容包括:


语言学原创学说(主要刊发非印欧语学者基于非印欧语事实所提出的语言学原创理论)

系统运筹语法研究及其他的系统运筹语言学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系统运筹语言学研究是本刊的主要特色,凡系统运筹语法、系统语源学、系统修辞学、第二语言学教学的系统运筹理论等研究论文,将优先发表);

田野调查(以调查和描写非印欧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词汇为主)

共时语言学(以对非印欧诸语言的词汇、语义、语法、语用的共时研究为主)

语言变化研究(主要探讨现代各种非印欧语言的系统形成历史与机制,以及它们在地理变异、社会变异、语体变异和因语言相互接触导致的变异等方面的机制,欢迎提出在相应领域有启发意义的规律)

语言类型学和人类语言学研究(基于非印欧语的语言类型学和人类语言学研究,突出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研究,以及语言问题的文化人类学解释)

数理语言学以对现代非印欧语的统计研究为主,尤其欢迎将统计跟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研究);

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欢迎对非印欧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和对非印欧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友情链接:  |   |   |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文学院210046   电话:025-86481986    邮箱:macrolinguistics@nju.edu.cn

The learned Press, 9 East 37th Street, Suite: WL, New York, NY 10016, U.S.A

Tel: 646-831-8213   Fax: 413-826-8213   E-mail: macrolinguistics@gmail.com

Copyright©2007-2016 宏观语言学